请登陆后台添加(banner)标题

注册管理办法条款对比

注册管理办法条款对比

 

《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局令第4号(2014101日实施)

《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局令第16号(200489日实施)

第一条 为规范医疗器械的注册与备案管理,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医疗器械的注册管理,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使用的医疗器械,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申请注册或者办理备案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使用的医疗器械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申请注册,未获准注册的医疗器械,不得销售、使用

第三条 医疗器械注册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人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拟上市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研究及其结果进行系统评价,以决定是否同意其申请的过程。

第三条 医疗器械注册,是指依照法定程序,对拟上市销售、使用的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进行系统评价,以决定是否同意其销售、使用的过程。

第四条 医疗器械注册与备案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

第五条 第一类医疗器械实行备案管理。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实行注册管理。
 
  境内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备案人向设区的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备案资料。
 
  境内第二类医疗器械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后发给医疗器械注册证。
 
  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查,批准后发给医疗器械注册证。
 
  进口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备案人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交备案资料。
 
  进口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审查,批准后发给医疗器械注册证。

 
  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医疗器械的注册、备案,参照进口医疗器械办理。

第四条 国家对医疗器械实行分类注册管理。
 
境内第一类医疗器械设区的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审查,批准后发给医疗器械注册证书。
 
境内第二类医疗器械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后发给医疗器械注册证书。
 
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查,批准后发给医疗器械注册证书。
 
境外医疗器械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查,批准后发给医疗器械注册证书。
 
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医疗器械的注册,除本办法另有规定外,参照境外医疗器械办理。

第六条 医疗器械注册人、备案人以自己名义把产品推向市场,对产品负法律责任。

第六条 生产企业提出医疗器械注册申请,承担相应的法律义务,并在该申请获得批准后持有医疗器械注册证书。……
 
第五十一条 生产企业系指以自己名义把产品推向市场,对产品负最终法律责任的机构。

第七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及时公布医疗器械注册、备案相关信息申请人可以查询审批进度和结果,公众可以查阅审批结果

第三十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医疗器械注册申请进行审查时,应当公示审批过程审批结果。申请人和利害关系人可以对直接关系其重大利益的事项提交书面意见进行陈述和申辩。
 
第三十一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当定期在其政府网站上公布已经获准注册的医疗器械目录,供公众查阅。

第八条 国家鼓励医疗器械的研究与创新,对创新医疗器械实行特别审批,促进医疗器械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推动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

——

第九条 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人和备案人应当建立与产品研制、生产有关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保持有效运行
 
  按照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审批的境内医疗器械申请注册时,样品委托其他企业生产的,应当委托具有相应生产范围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不属于按照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审批的境内医疗器械申请注册时,样品不得委托其他企业生产。

第八条 申请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生产企业应当符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的生产条件或者相关质量体系要求。

第十条 办理医疗器械注册或者备案事务的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熟悉医疗器械注册或者备案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要求。

第六条 ……办理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事务的人员应当受生产企业委托,并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熟悉医疗器械注册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要求。……

第十一条 申请人或者备案人申请注册或者办理备案,应当遵循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基本要求,保证研制过程规范,所有数据真实、完整和可溯源。

——

第十二条 申请注册或者办理备案的资料应当使用中文。根据外文资料翻译的,应当同时提供原文。引用未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时,应当提供资料所有者许可使用的证明文件。
 
  申请人、备案人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十九条 ……申请材料应当使用中文;根据外文资料翻译的申请材料,应当同时提供原文。
 
申请人提交的医疗器械说明书应当符合《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管理规定》。
 
申请人应当其申请材料全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第十三条 申请注册或者办理备案的进口医疗器械,应当在申请人或者备案人注册地或者生产地址所在国家(地区)已获准上市销售。
 
  申请人或者备案人注册地或者生产地址所在国家(地区)未将该产品作为医疗器械管理的,申请人或者备案人需提供相关证明文件,包括注册地或者生产地址所在国家(地区)准许该产品上市销售的证明文件。

第二十三条 未获得境外医疗器械上市许可的境外医疗器械,申请注册时,参照境内同类产品注册的技术审查要求执行(需要提交的材料见本办法附件8、附件9)。

第十四条 境外申请人或者备案人应当通过其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代表机构或者指定中国境内的企业法人为代理人,配合境外申请人或者备案人开展相关工作。
 
  代理人除办理医疗器械注册或者备案事宜外,还应当承担以下责任:
 
  (一)与相应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境外申请人或者备案人的联络;
 
  (二)向申请人或者备案人如实、准确传达相关的法规和技术要求;
 
  (三)收集上市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信息并反馈境外注册人或者备案人,同时向相应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四)协调医疗器械上市后的产品召回工作,并向相应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五)其他涉及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的连带责任。

第六条 ……申请境外医疗器械注册的,境外生产企业应当在中国境内指定机构作为其代理人,代理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且,境外生产企业应当委托中国境内具有相应资格的法人机构或者委托其在华机构承担医疗器械售后服务。

第十五条 申请人或者备案人应当编制拟注册或者备案医疗器械的产品技术要求。第一类医疗器械的产品技术要求由备案人办理备案时提交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的产品技术要求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批准注册时予以核准。
 
  产品技术要求主要包括医疗器械成品的性能指标和检验方法,其中性能指标是指可进行客观判定的成品的功能性、安全性指标以及与质量控制相关的其他指标。
 
  在中国上市的医疗器械应当符合经注册核准或者备案的产品技术要求。

第七条 申请注册的医疗器械,应当有适用的产品标准,可以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制定注册产品标准,但是注册产品标准不得低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注册产品标准应当依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的医疗器械标准管理要求编制。

第十六条 申请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应当进行注册检验。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应当依据产品技术要求对相关产品进行注册检验。
 
  注册检验样品的生产应当符合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要求,注册检验合格的方可进行临床试验或者申请注册。
 
  办理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的,备案人可以提交产品自检报告。

第九条 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认可的医疗器械检测机构进行注册检测经检测符合适用的产品标准后,方可用于临床试验或者申请注册。
 
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认可的医疗器械检测机构(以下简称医疗器械检测机构)目录另行发布。
 
第十条 ……依据生产企业申报适用的产品标准(包括适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生产企业制定的注册产品标准)对申报产品进行注册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

第十七条 申请注册检验,申请人应当向检验机构提供注册检验所需要的有关技术资料、注册检验用样品及产品技术要求。

——

第十八条 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应当具有医疗器械检验资质、在其承检范围内进行检验并对申请人提交的产品技术要求进行预评价。预评价意见随注册检验报告一同出具给申请人
 
  尚未列入医疗器械检验机构承检范围的医疗器械,由相应的注册审批部门指定有能力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第十条 医疗器械检测机构应当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认可的检测范围内,依据生产企业申报适用的产品标准(包括适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生产企业制定的注册产品标准)对申报产品进行注册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
 
尚未列入各医疗器械检测机构授检范围的医疗器械,由相应的注册审批部门指定有承检能力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
 
境外医疗器械的注册检测执行《境外医疗器械注册检测规定》。

第十九条 同一注册单元内所检验的产品应当能够代表本注册单元内其他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十一条 同一注册单元内所检测的产品应当能够代表本注册单元内其他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典型产品

第二十条 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是指申请人或者备案人通过临床文献资料、临床经验数据、临床试验等信息对产品是否满足使用要求或者适用范围进行确认的过程。

——